(轉貼)醫道醫德醫術兼備之華佗及其養生之道-五禽術


華佗精曉養性之術,年紀雖大,但仍有壯容。他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創造了五禽戲。他認為「人體欲得勞動,……血脈不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他的學徒吳普一直學習,年至九十多歲,耳目仍然聰敏,牙齒完整。

五禽戲是一種中國導引術(傳統健身方法),由五種模仿動物的動作組成。五禽戲本名為五禽之戲(見後漢書與三國志文獻),但後世均已簡稱五禽戲,也有別名五禽操、五禽氣功、百步汗戲等。

五禽戲由五種類似動物的動作組成,分別為虎、鹿、熊、猿、鳥。

早期的一種說法是,每種動作都是模仿了相應的動物動作。每種動作都是左右對稱地各做一次,並配合氣息調理。

最新的說法是,五禽戲本來就是一連串的類似體操動作,開始並無名稱,只以五種動物的型態加以分門別類,而分別對於人體的五臟五行產生養生的好處。這樣的說法便是由於西漢馬王堆利蒼夫人墓的三號坑出土文物"導引圖"的內容,因而得到了考據上的支持。

之後為了教學上的方便,郭廷獻先生便以各種動作,以類似某些動物的型態,加以編上名稱。



華佗(145年-208年),字元化,幼名旉,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東漢末年的方士、醫師,其事跡見於《後漢書·方術列傳下》、《三國志·方技傳》及《華佗別傳》。華佗與董奉、張仲景被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後漢書》及《三國志》二書都說華佗年近六十,但亦保持壯容,《後漢書》甚至說「時人以為仙」。

華佗早年遊學徐州,兼通數部經書。沛國相陳珪舉其為孝廉後太尉黃琬辟舉為太醫不為所動。於鄉村行醫因醫道醫德醫術精湛名氣漸大因而求醫之人甚眾。

據《三國志·魏書二十九·方技傳》,廣陵太守陳登因食用生魚片,胃中有大量寄生蟲,因而重病,經華佗醫治痊癒,但華佗提醒他此病三年後會復發,需要有良醫在側。三年後,果然應言復發,此時華佗不在,陳登便因病死去。

曹操知其醫道醫德醫術了得而自己又頭風病嚴重時常頭痛欲裂特封其為侍醫。但當時「醫」為一學問,非為職業,華佗本人又性喜逍遙,所以他被曹操召到左右,甚為不快;加上離家太久思念親人便說要回家取藥方向曹操請假。回家後又不想回到曹操身邊便稱妻子患病,過期不返。

曹操多次書信召華佗要求郡縣長官將之遣回但華佗認為自己的醫道醫德醫術能養活自己所以不肯回去。曹操大怒派人前去考察發現華佗之妻原來是詐病便將華佗禁錮獄中。荀彧向曹操求情不許。

華佗受到獄卒的厚待於是取出耗費畢生心力的醫學名著《青囊書》轉贈給獄卒以報答獄卒的照護之恩。然而獄卒因懼得罪曹操而婉拒最後華佗也不強求黯然將它燒毀。日後曹操最為疼愛的兒子曹沖病重時曹操曾後悔當初不應該處死華佗。

華佗有兩名徒弟吳普與樊阿頗得真傳;樊阿更善於針灸以華佗所教的「漆葉青黏散」保身年亦高達百多歲而頭髮不白但已失傳。



華佗一生行醫濟世,精通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針灸等。特點是用藥少,只用幾味藥而已;執藥隨手抓出,不用稱量。針灸也只是針一兩處。下針前對病人說:「當引某許,若至,語人」(針感會到某個部位,若你感覺到了就告訴我),病人說:「已到」,便拔針,不久病便會好。

如針藥都不能醫治,就給病人用酒服麻沸散,飲後有如麻醉,然後施手術,再縫合傷口,擦下藥膏,四、五日後創愈,一月就已平復。但麻沸散與外科手法已經失傳。醫道醫德醫術兼備的華佗是醫史上公認第一位使用麻醉藥來麻醉病人,然後進行外科手術的醫師,同時也是中國第一位將手術小刀組在使用之前用火來殺菌消毒,平時不用時浸泡在酒水裡的醫生。

華佗也曉得養性之術,年紀雖大,但仍有壯容。他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創造了五禽戲。他認為「人體欲得勞動,……血脈不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他的學徒吳普一直學習,年至九十多歲,耳目仍然聰敏,牙齒完整。


在《三國志》中有十六則病例,《華佗別傳》中有五則,其他文獻中五則,共二十六則病例。

華佗的行醫事蹟中,以關羽「刮骨療毒」最為膾炙人口。源於《三國演義》,描述關羽跟曹操麾下將領曹仁交戰時被毒箭射中、必須把入骨的劇毒用刀颳去;描寫刮骨過程中,關羽談笑自若地與馬良下棋。然而歷史實際上,操刀的為一名軍醫所為[2]。



《三國志》評曰:「華佗之醫診,杜夔之聲樂,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管輅之術筮,誠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昔史遷著扁鵲、倉公、日者之傳,所以廣異聞而表奇事也。故存錄雲爾。」[3]

《後漢書》記載荀彧曾說:「佗方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加全宥。」

近代人們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道醫德醫術的醫師。在臺灣有許多廟宇奉祀華佗,如知名的臺北市萬華區艋舺龍山寺。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五禽戲
http://zh.wikipedia.org/wiki/華佗

arrow
arrow

    skin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