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v 30 Sun 2008 16:45
體癬、股癬、足癬與甲癬
- Nov 30 Sun 2008 15:30
香港腳與灰指甲的治療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http://www.skin168.net/2014/06/tinea-pedis-onychomycosis.html,謝謝!
香港腳與灰指甲的治療
- Nov 29 Sat 2008 00:21
用來印刷IC版的微影術(lithography)
用來印刷IC版的微影術(lithography)
台大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微影術(lithography)的定義
利用物理能量,如紫外線(ultraviolet, UV), X光(X-ray), 電子束(electron beam),配合其它技巧,如蝕刻(etching)、光罩設計(mask design)、光阻(photoresist)、基質製造(substrate production)等,用於生產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 IC)的工業技術,稱為lithography
- Nov 28 Fri 2008 17:39
積體電路版(IC版)與生物晶片(biochip)的關係
積體電路版(IC版)與生物晶片(biochip)的關係--
用來生產積體電路版(IC版)的光學微影術(光學蝕刻術,photolithography),如何應用於製造生物晶片(biochip)?
台大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最早提出以生產積體電路的光學微影術(光學蝕刻術,photolithography),應用於製造生物晶片(biochip)的創新技術概念者,是Affymetrix公司,用於製造「寡核苷酸陣列」(oligonucleotides microarray)。
原理:
- Nov 28 Fri 2008 17:26
光蝕刻技術(photolithography)之光阻劑(photoresist)
光顯影術/光學蝕刻技術(photolithography)之光阻劑(photoresist)
台大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光阻劑(photoresist)是電子產業的重要發明,可用於光蝕刻技術(photolithography),生產積體電路版
(Integrated Circuits,即俗稱的IC版)。複雜的積體電路製程中,一塊晶片曝光次數可達50次以上,猶如一層層地平版印刷。近年來亦被應用於生物晶片(biochip/ microarray)的製程。
- Nov 25 Tue 2008 00:48
橘皮組織(cellulite)
橘皮組織(cellulite)
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橘皮組織」(cellulite)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19世紀的法國醫學文獻,描述皮膚呈現如同橘子皮一般凹陷高低不平的形態,好發於女性的大腿後上方與臀部,雖然這個現象不會造成健康的危害,但影響皮膚的美觀。
- Nov 20 Thu 2008 23:08
懷孕藥物分類(US FDA Pregnancy category)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2/03/pregnancy-category-definitions.html,謝謝!
- Nov 19 Wed 2008 15:00
什麼是「雷射電漿光熱治療」?
什麼是「雷射電漿光熱治療」(Plasmonic Photothermal Therapy with Laser Irradiation)?
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雷射電漿光熱治療」(Plasmonic Photothermal Therapy with Laser Irradiation)與「電漿活膚術」不同,它是研究中的治療方法,現階段尚未大規模應用於臨床。而電漿活膚術則為新的皮膚光電治療技術,可用於除疤、回春等用途,詳見「電漿 (plasma)-「電漿活膚再生術」」一文。
「雷射電漿光熱治療」,是用於治療腫瘤(癌症)的方法,簡單說明如下:
- Nov 18 Tue 2008 11:09
2008皮膚科年會論文-【摘要】以光聲信號進行金奈米粒子輔助雷射電漿光熱治療之溫度監測
2008皮膚科年會論文-
【摘要】以光聲信號進行金奈米粒子輔助雷射電漿光熱治療之溫度監測
王修含12、魏振瑋2、李百祺23、紀秀華1
台大醫院皮膚部1, 台灣大學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2,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3
- Nov 16 Sun 2008 22:19
皮膚寄生蟲幼蟲移行症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皮膚寄生蟲幼蟲移行症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早在一百多年前,醫學文獻上就已經有「皮膚寄生蟲幼蟲移行症 (cutaneous larva migrans)」的記載。
此病的特徵為蛇行狀(serpiginous)紅色搔癢性皮疹,有多種線蟲(nematode parasistes)皆可造成,但最常見者是鉤蟲(Ancylostoma),雖然台灣現在已遠離寄生蟲肆虐的年代,但仍不時有這類的病例零星出現。